秋冬进补五个“不”
发布日期:2025-07-18“秋冬进补,来年打虎”,是传统中医倡导的养生观念。意思是说,秋冬善于进补,可为来年的身体打下坚实基础,远离疾病。但临床中发现,很多人对秋冬进补有认知误区,这里总结出常见的五种“误解”,提醒大家注意科学进补。
无病不补,实证勿补。虽说秋冬季节是身体积蓄和保养的好时机,但无病进补,会给肠胃造成负担,损伤肠胃功能,适得其反。体质强健的人不需要进补,身体虚弱的人对症进补,才能起到补虚扶正、补益强身的作用。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实证勿补,虚则补之”,非虚证患者是不需要进补的,虚证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等。因此,进补前需在医生指导下辨别体质,明确是否需要。除此之外,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吃点食疗方,比如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吃,先调整脾胃功能。
不要只挑贵重药材。补品价格昂贵是因为产量少,不是越贵越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燕窝、鱼翅等一些价格昂贵的传统补品,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患有肾结石和高血压等实证的老年人,服用人参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其他意外。
补不可过多。药物是有偏性的,服用过量则有害。临床发现,过多服用人参可导致“人参综合征”,会出现身体不适、流鼻血、失眠等症状;过量服用参茸类补药,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问题。
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药物再好也不能代替食物。中医认为,食补可补精益气。食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用五谷、五菜、五果、五肉这些人体赖以生存,又为脾胃所喜的自然食品,作为补益品;二是通过调理脾胃,使胃气得到保护,正气自然就会得以充养。比如,体内有火热的人,可多吃新鲜果蔬;爱出汗的人有不适时,可借助有酸、辣等味道的食物促使身体发汗,以排出邪气,比如喝点酸辣汤。另外,驱除身体邪气,还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菠菜、葵菜、猪羊血等通利肠胃。
特殊人群不补。进补有明确的人群限制,孕妇、儿童、高血压病人等不宜进补。孕妇滥用补品可殃及胎儿甚至导致流产、早产,儿童滥补可造成性早熟。若有特殊需要,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
血脂高,学会挑食和忌口
这些年,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高血脂的患者逐年增多,有的人患病后开始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敢吃,有的人则毫不在乎,继续消耗健康,这两种极端做法都不对,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
发布日期:2025-07-25 -
你家这些「日用品」都该换新了!专家总结一份“断舍离清单”
贴身衣物大部分的外衣,穿几年都没有问题。但贴身衣物紧密接触皮肤,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影响健康。贴身衣物应经常清洗,定期更换。内裤,3~6个月一换内裤每天都要和私密部位接
发布日期:2025-07-25 -
减盐不减味,心脑更健康
俗话说“吃盐才有力气干活”,盐不仅可以使菜肴更鲜美,还能让人吃更多饭。但吃多了它,身体会抗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日将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世
发布日期: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