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健康养生产业平台
资讯

心衰的早期信号与应对策略

2025-07-18 00:00    来源:生命时报  点击量:3  评论(0人参与)
 

在中医理论里,心脏被视作人体的“君主之官”,掌控着全身的气血运行,主宰生命活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对心衰有着独特的见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心衰的早期信号,探寻中医的应对策略。


中医无“心力衰竭”的病名,依据症状将其归为“心悸”“水肿”“喘证”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气不足、心阳亏虚,就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与瘀血阻滞。肺主气司呼吸,和心共处上焦,两者相互协调,气血才能正常运行,一旦心脏功能受损,就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引发呼吸异常。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会导致气血不足、水湿运化失常,致使水湿内停,引发水肿。肾主水,对人体水液代谢起着关键调节作用,肾阳不足就无法温化水液,进而加重水肿。由此可见,心衰与心、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紧密相关。
心衰的早期信号:1.气短乏力。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爬几层楼梯、快走几百米,就会感到明显的气短、喘息,必须休息片刻才能缓解,这很可能是心衰的早期表现。从中医角度分析,这是由于心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导致肺气不利,呼吸功能受到影响。2.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在夜间平卧时会出现咳嗽症状,坐起后咳嗽可得到缓解。中医认为,夜间人体阳气内藏,心肺阳气相对不足,再加上平卧时气血运行不畅,水饮容易上犯于肺,从而引发咳嗽。这种咳嗽往往伴有白色泡沫样痰,与普通咳嗽在症状和成因上都有所不同。3.脚踝水肿。心衰早期,患者可能会发现脚踝出现轻微水肿,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心阳不振不能温化水液,导致水湿停聚于下肢。4.食欲不振。心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胃肠的血液灌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中医认为,脾胃互为表里,心与脾胃在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当心衰发生时,心气不足,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患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症状。应对心衰,中医有以下四大策略。
穴位按摩。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也就是3根手指并拢的宽度),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操作时,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内关穴,力度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可按摩3~4次。心俞穴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心俞穴可调理心气、宁心安神。可双手握拳,用拳背轻轻叩击心俞穴,力度要适中,以局部有温热感为佳,每次叩击5~10分钟,每日2~3次。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也就是4横指的宽度)。按摩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5~10分钟,每日2~3次。
中药调理。心气不足型心衰,常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保元汤由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等组成,能益气扶阳。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可活血化瘀。两方合用,起到益气养心、活血化瘀的作用。心肾阳虚型心衰,多采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等组成,温阳利水。五苓散含猪苓、茯苓、泽泻、白术等,助阳化气、利水渗湿。气阴两虚型心衰,常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益气养阴。炙甘草汤含炙甘草、人参、生地黄等,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两方合用,达到益气养阴的目的。中药调理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调整人体脏腑功能,改善心衰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过咸的食物会损伤肾气,加重水肿。因此,心衰患者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最好控制在3~5克,同时避免食用咸菜、腊肉、咸鱼等高盐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心功效的食物,如桂圆、莲子、百合等。桂圆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莲子能养心安神、益肾涩精;百合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以将桂圆、莲子、百合一起煮粥,或者用百合与银耳炖汤食用。此外,还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过度的情志刺激会损伤脏腑功能。心衰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在公园散步、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志。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牡丹江市爱民区李氏利瞳视力健康养护馆

备案号:黑ICP备2023011343号-1